•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绿满秦巴 富民兴安——安康市林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5-08-05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黄慧慧sSe安康新闻网

在秦巴山区的腹地,安康如同一颗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明珠。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富民协同推进的新路径。从林下经济的“绿色银行”,到千年古树的“文化密码”,再到林业碳汇的“生态红利”,这片土地上的绿色故事正焕发出蓬勃生机,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sSe安康新闻网

林下生金:中药材铺就致富路sSe安康新闻网

早上7点,简单吃过早饭后,家住汉滨区吉河镇矿石社区的村民李枝秀戴上草帽,拎着水壶和镰刀出门了。“现在去基地正好,太阳还没出来,干活最舒服。”她边走边说。sSe安康新闻网

沿着蜿蜒的山路步行20分钟,李枝秀来到安康益增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淫羊藿种植基地。150余亩的林地间,一株株淫羊藿长势喜人,翠绿的叶片在晨露中闪闪发亮。“我在这干活三年了,每天工资100元,中午还管一顿饭,加上土地流转的钱,一年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李枝秀蹲下身,和工友们开始熟练地除草。sSe安康新闻网

在基地的另一头,公司负责人赵益忠正在基地检查药材长势。这位40出头的返乡创业者,皮肤黝黑,说起中药材如数家珍:“淫羊藿是一年栽、多年收的宝贝,市场需求量大得很。我们采用林下仿野生种植,品质比大田种植的好,价格能高出30%。”他弯腰拨开一株淫羊藿的根部,“你看这根系多发达,明年就能进入丰产期。”sSe安康新闻网

赵益忠介绍,公司流转了80多户群众的林地,以林下中药材种植为主,现已发展林下中药材虎杖、夏枯草、党参、玄参、淫羊藿等种植基地面积420余亩;平时农户在基地务工每天给100元,高峰期150元;公司年销售额达300余万元,其中,林下中药材的种植与收购业务已覆盖吉河镇的6个村(社区),为超过100户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sSe安康新闻网

像这样的林下“聚宝盆”,在安康并非个例。我市按照“高山林下中药材、中山林下魔芋、低山特色林果”的立体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一业增效、多业并举”,推动核桃产业质效双增,打造以旬阳拐枣、白河木瓜、镇坪黄连、紫阳厚朴、平利生漆、宁陕天麻猪苓为重点的县域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了一批集中连片、科管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示范园。sSe安康新闻网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生态价值转换,加速壮大产业规模。2025年上半年,实现林业产业经济倍增产值106.6亿元,新建油茶等特色经济林5.66万亩、低改8.91万亩;发展林下种植159.18万亩、林下养殖1504.45万头(只、羽、箱),新发展林下魔芋12.91万亩,建立林业科技示范点18个,推广示范4.72万亩。培育市级现代农业(山林经济类)园区创建对象12个,向省林业局推荐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4家。sSe安康新闻网

古树新生:千年柿树见证乡村振兴sSe安康新闻网

在汉阴县平梁镇清河村四组,一棵古柿树巍然矗立,以1080年的树龄傲视岁月。这棵高8.2米、胸径58.93厘米的古树,其平均冠幅达8.5米,苍劲的枝干与繁茂的枝叶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正见证着清河村在新时代的华丽蜕变。sSe安康新闻网

清河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子,过去村民们靠山吃山,生活并不富裕。随着周边地区文旅产业的兴起,村里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资源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很快,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宝藏”——古柿树。村里百年以上的古柿树有266棵,千年以上的有3棵,古树的存续对于研究当地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sSe安康新闻网

“马家河的陈家湾,柿子烤酒味道蹿。”这句顺口溜在清河村流传已久,道出了当地柿子酒的独特风味。酿柿子酒是村里的传统习俗,但过去只是小规模的家庭酿造,未能形成产业。近年来,随着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推进,清河村开始盘活古柿树资源,按照农文旅融合的思路,大力发展柿子产业。目前,村里已发展柿林1000余亩,柿饼、柿子酒等产品逐渐走向市场,“清河花谷·千年柿乡”的品牌也越来越响亮。sSe安康新闻网

古树的妥善保护不仅为柿子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整个村子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当下正值挂果时节,待到金秋时节,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宛如灯笼般点缀林间,届时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sSe安康新闻网

清河村第一书记罗思雨介绍,汉阴县实施古树生境整治提升工程,将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全县174株古树名木都建立了数字化档案,通过建立“一树一套、一树一牌、一树一码”信息管理平台,让古树名木有效保护。同时,通过生境整治提升工程,优化古树周围环境,打造以古树群落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发展民宿观光、休闲养生等生态旅游产业。sSe安康新闻网

如今,清河村的古柿树不再只是静默的风景,它们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一棵古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寄托着村民的乡愁,也肩负着让村子富起来、美起来的使命。sSe安康新闻网

碳汇探路:宁陕林场的“绿色账本”sSe安康新闻网

“借助树木生长环监测与传感器技术,我们能够实时精准地掌握林地的固碳释氧状况,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功运行,我们期待通过这一市场机制,让更多的生态红利惠及千家万户。”宁陕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胡茂毅介绍道。sSe安康新闻网

在宁陕县上坝河国有林场,一块电子屏实时显示着森林的“呼吸数据”:负氧离子、光合辐射、土壤含水率、温度及树木品类等信息。这些详尽的数据为林业碳汇交易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依据。sSe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宁陕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探索将森林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优势,致力于让绿色基底释放出更为丰富的生态红利。2017年聘请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开展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评估,经评估宁陕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总价值130.54亿元,是该县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倍。其中:固碳释氧功能价值44.3亿元/年,森林固碳总量114.26万吨/年,释氧305.9万吨/年、林业碳汇理论交易价值约0.5亿元/年,碳汇潜力巨大、前景广阔。sSe安康新闻网

2022年,宁陕县与深圳南泥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林业碳汇开发合作协议,完成100万元的林业碳汇交易,该合同碳减排量林地为上坝河森林公园334.77公顷人工林、交易周期4年、交易减排量2.5万吨。完成了秦岭区域首例、西北地区第一例林业碳汇交易,具有里程碑意义。sSe安康新闻网

2023年,宁陕县再次与南泥湾实业公司签订了500万元的林业碳汇自愿减排项目合同,与延长石油售电公司签订100万元的双储林场林业碳汇自愿减排项目收储协议,林业碳汇交易取得新突破。sSe安康新闻网

从蓬勃发展的林下产业,到对珍稀古树名木的精心守护,再到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安康的绿色实践印证了“生态本身就是经济”。在这里,每株草木都承载着富民希望、每个村民都是生态守护者、每寸山水都诉说着发展新篇。sSe安康新闻网

站在新的起点上,安康市正以坚实的步伐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不仅筑牢了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更激活了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未来,安康将继续书写绿色传奇,让秦巴大地的绿水青山成为富民兴安的永恒底色。 sSe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