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陆青波 见习记者 陈涵蕾)记者从7月24日召开的安康市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持续在创新机制、提升服务、减费降负上攻坚发力,有力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近年来,在全省平台考核评价中,安康市均位列第一方阵,其“招标投标”指标在2024年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全省第二。
数字赋能,交易评标“上云端”。上半年,全市1828个项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电子化交易率达97.34%,其中1629个项目实现不见面开标,占比达86.74%。创新开展“云端评标”合作,与全国6个省(自治区)13个地市建立远程评标合作机制,完成跨区域评标项目63个,同比增长31.25%。在交通工程领域实施“暗标盲评”项目60个,有效降低了人为干扰,促进公平竞争。同时完成市级房建市政交易系统“五合一”功能改造,积极推进移动数字证书(CA)全国互认。
增信减负,资金压力大松绑。深入实施“信用承诺替代现金”改革,在20个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行信用担保,累计为企业减免保证金2074.1万元,惠及中小企业329家。电子保函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在线开具电子保函1045笔,帮企业释放流动资金9399.7万元。新建电子履约服务平台,创新推出“中标贷”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服务创新,重点项目“加速跑”。深化“评定分离”改革试点,在9个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分离评标与定标权,涉及项目总金额5.04亿元。建立“项目管家+绿色通道”服务机制,为40个省、市重点项目配备服务专员,提供政策咨询、流程引导、延时服务等保障。创新开展“12345+交易”评价直通车,市场主体好评率达100%。
透明监管,市场环境更清朗。推行招标计划“早知道”,提前30天发布项目信息442条。制定出台《评标(评审)专家行为规范》等系列制度文件,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广使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实现多部门在线协同监管、全程留痕。分行业公示55个监督投诉渠道,上半年受理的2件交易领域问题线索均按期核查并反馈至相关部门。
政策“速递”,改革红利广覆盖。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创作发布《公共资源交易·微讲堂》等动画视频解读政策,累计浏览量超过3000人次。强力清理歧视条款“硬杠杠”,专项清理设置不合理或歧视性隐性壁垒条款23类。全市上下也积极探索创新,如市住建局建立招标代理机构信用管理体系,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诚信执业登记;岚皋县试点运行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规范财政资金采购招标代理服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