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闲处设色 触手成趣
——谈谈散文的闲笔
2024-03-29  来源:本站原创

张斌RuN安康新闻网

说到闲笔,就不能不提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金圣叹,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在点评《水浒传》时提出“闲笔”这个概念,并明确指出这是叙事的“文法”之一。虽然比他更早的李贽曾指出:“《水浒传》之妙,不惟说正采人活现,即旁边没要紧的,俱能极尽人情世故,此文心细而真,文笔曲而处,诸小说必不能及”。这似乎也是说闲笔的妙处,但没有金圣叹说得更具体。金圣叹把“闲笔”视为小说的有机部分,特别是他指出“向闲处设色”,其闲心妙笔,能“触手成趣”。 这就在美学意义上肯定了“闲笔”的审美功能和价值。RuN安康新闻网

其实“闲笔”之法由来已久。不仅小说中有闲笔,我国古代散文中运用闲笔写作也屡见不鲜,先秦诸子的散文就大量采用闲笔写作。可以说在散文中运用“闲笔”是我们的传统。只是古人没有从理论上进行解析,以至于很多人误解为闲笔只是小说的叙事手法,写散文并不提倡。近代以来,我们受西方语言哲学和形式主义美学的影响,散文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写作技术也日益成熟,但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这个传统。著名文艺评论家谢有顺在谈及散文的伦理时讲过:“中国文学走到今天,有一个明显的困境,就是作家的写作普遍都太紧张了,叙事没有耐心,文气毫无从容,作者没有了闲心,文中也就没了闲笔,以致很多人将散文也写得像小说一样紧张和急迫。”他从突破写作困境的角度说出了散文闲笔的重要性。RuN安康新闻网

闲笔写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左传》虽然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笔法,却大量使用闲笔。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记叙的是当郑国被晋国和秦国围困时,郑国大夫佚之狐举荐烛之武运用外交手段退敌,本文重点是写烛之武运用雄辩的口才和外交智慧说服秦国撤兵,打破秦晋联盟,解除国家危机,但在文中却写了一段与主要情节无关的闲话,就是郑伯到烛之武家中拜访并请他出山,而(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在接受使命时,先“辞”后“受”。这与他退敌无关,纯属闲笔。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可这一闲笔交代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委婉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国家存亡之际,能接受规谏,诚恳认错;也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这一闲笔看似与中心无关,但成功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用智慧退敌作了必要的铺垫。在叙事节奏上由紧张到舒缓,于读者接受来说,真实可信,能让人体会烛之武顾全大局,先国家后私人的个性品质。这恐怕也算“闲处设色,触手成趣”吧?RuN安康新闻网

闲笔就是在紧张的情节描写中,穿插交代因果,或者无关紧要的人物事件。有时是对生活中实际情景的随意描画,有时甚至是一段闲谈、一段闲论或一处闲景乃至一阵闲话。我们在中学时期都做过缩写或简写训练,比如把三千字的散文缩写成八百字,能够被删除的两千二百字就是闲笔。闲笔看似无用,却能增加文章的体量,并让文章摇曳多姿,美不胜收。写散文文笔要放得开,意之所至,信笔抒写,不要过分拘谨。为文宜曲,不妨闪转腾挪,荡开一笔,就是说多用闲笔,“闲处设色”才能“触手成趣”。RuN安康新闻网

鲁迅先生非常善于运用闲笔。他的散文《藤野先生》中就有多处闲笔。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表现;作者初到仙台食宿上受到的优待;“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这几处从藤野先生身上悠然宕开的闲笔,和表现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无关,完全可以略写,甚至可以跳过不写,可作者却写得非常详尽。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附庸风雅,从反面衬托出藤野先生严谨好学,生活简朴。如果没有表达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作铺垫,藤野先生给作者留下的最初印象就表现得就不明朗、不深刻了。这里的闲笔不仅起到“ 闲处设色,触手成趣”,也是文章有了更多的韵味和更深刻的内涵。RuN安康新闻网

鲁迅先生在《忽然想到》一文里写道 :“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力,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在他看来,闲笔与主体的关系就是花与叶的关系,红花终需绿叶扶。这也更深刻的阐明闲笔在文章中的意义。从鲁迅这段话里,我也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外国的文学也是重视闲笔的写作方式,只是由于翻译的问题,导致了一些误解。RuN安康新闻网

闲笔是散文“形散”特征的集中表现,有闲笔就有了散文形态上的散;闲笔虽闲,往往写在散文不同内容的结合点上,一处闲笔,画龙点睛,让散之又散的内容又聚集在主题之中,体现出“形散神聚”的特点。它以“神”统摄“形”,对文章内容有着重要的整合作用;同时,它又以“形”烘托“神”,更好地表现了文章主旨,深化了主题。可见,闲笔是有张力的。古今中外的散文名家都十分重视闲笔的作用。贾平凹先生将闲笔戏称为闲话。他在 《语言的“筋”》中写道:“研读许多经典,发现了他们共同的秘密是会说闲话,闲话说得好,味就出来了。”他的散文大量使用闲笔,几乎没有一篇散文没有闲笔的。比如《茶事》,虽然紧扣“茶事”来写,但结尾的闲话:“我想起唐代快马加鞭昼夜不停从南宁往长安送荔枝的故事,可惜我不是那个杨贵妃。” 一句闲话把普通的茶事带入历史与现实的链接氛围。好茶与荔枝、“我” 与杨贵妃,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两组词语本义上的脱节与表达上的对接,令人回味无穷,凸显人性的本然。RuN安康新闻网

菜根谭中有一段话:“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好的散文能够彰显出人性和生活的本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写作中更需要大量的闲笔。如同一棵树,主杆是必需的,如果只有主杆,没有旁逸斜出的枝叶就不能反映出树的本然;又如同画一幅虎,如果只有虎,没有山,没有森林和巨石,也不能反映虎的本然。我曾经看到一位摄影师,为了拍摄骆驼,忍受酷热等上几个小时也要把落日、沙漠和骆驼一齐拍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骆驼的本然。可见,闲笔是一切艺术通用的表现手法。散文写作更需要闲笔,闲笔能于细微处显精神,使散文更加饱满、生动和鲜活。 RuN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