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为了600年的回响
2024-01-25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罗伟QUg安康新闻网

《安康市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已于2023年10月26日经安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23年11月30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QUg安康新闻网

《安康市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填补了我市历史文化保护领域地方立法的空白。QUg安康新闻网

QUg安康新闻网

迎宾晚会上演的汉调二黄节目QUg安康新闻网

《条例》共二十一条,重点规定了汉调二黄艺术的保护传承对象,界定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在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中的职责,并就汉调二黄艺术基础设施建设、艺术人才保护和培养、汉调二黄剧目创作及其普及和宣传等进行规定,对进一步促进汉调二黄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QUg安康新闻网

作为我市的一张非遗名片,发端于梨园法曲,融合皮黄腔调的汉调二黄,从明清迄今已跨过600多年的时光,时间长河里,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戏曲演员的传唱,原本濒危的戏种才流传到今天,在新时代焕发出了熠熠光彩。QUg安康新闻网

唱念做打的声腔步调里,汉调二黄几经起落,到今天,这个让无数金州儿女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终于有了安身之本、维根之法。此后,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汉调二黄都会以“京剧祖山”的殊荣,傲立在戏曲文化之舰的船头。QUg安康新闻网

要走进汉调二黄,了解非遗文化背后的故事,就绕不开一个名字——王发芸。已过耄耋之年的王发芸,从事汉调二黄表演行业已有60多年的时间,作为国家级的汉调二黄传承人,王发芸的一生都怀揣着对汉调二黄的赤诚与热爱。尽管20世纪90年代她都已退休,但多年来,只要汉剧团有需要,王发芸从来都是第一时间放下手头上的事,赶往剧团,指导青年演员排戏。“我们那个年代条件差,文化娱乐活动少,逢年过节才能看到零星的剧团演出。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剧团招演员,我就报名去了,其实那个时候身体发育基本上已经定型,练功压腿都很吃力了,但是并没有觉得苦,反而因为能够站在舞台上,觉得很骄傲。后来不上舞台了,走在大街上,还是有很多人认出来,就觉得我把一辈子的心血都奉献给汉调二黄了,要努力把经验和传统的折子戏传承下去。”对王发芸而言,“戏大于天”的概念根植于心。“选择这条路,就会坚定不移走下去。”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在汉调二黄的微末期,剧团已经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下,王发芸和同台的兄弟姐妹们依然坚持唱好汉调二黄。QUg安康新闻网

QUg安康新闻网

2022年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剧目,红色革命历史汉调二黄大戏《激战牛蹄岭》QUg安康新闻网

汉江边的石阶见证着王发芸苦练技艺的过往,潺潺的江流带走了曾经低回婉转的戏腔。在汉调二黄发展的低谷期,王发芸最担心的就是这门艺术会走向无人传唱的境地。但好在出于对汉调二黄的热爱,群众基础依然很强大。在今天文化娱乐活动已经异常丰富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多人,念着记忆里的吟唱;依然有稚嫩的肩膀,选择挑起传承汉调二黄的重担。QUg安康新闻网

在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记者见到了年青一代的汉调二黄演员吴尚荣,因为家中姨妈是剧团的演员,吴尚荣从小就对汉调二黄的舞台异常向往。14岁那一年,她抱着对汉调二黄的虔诚之心,踏进了戏曲艺术的门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8年的专业训练里,吴尚荣没有一日懈怠过,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功,形体声腔、步调神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专注地提升自己的本领,为早一日走向真正的舞台努力着。QUg安康新闻网

2021年参加工作后,吴尚荣终于有机会踏上更加广阔的舞台,在各个剧场、在田间地头、在学校社区、在旅游景点……到处都留下了吴尚荣和同门的戏腔,她是现代红色大戏《激战牛蹄岭》里的袁婉儿,也是《站花墙》里的小姐王美容和丫鬟梅香。在《乔木花》《今夕何夕》等系列曲目里,凭借细腻的表演、行云流水的动作,如潮的掌声包裹着这个年轻的女孩。尽管学戏很苦,对各个方面的条件限制都非常严格,又要求演员不能松懈,可吴尚荣从未曾后悔过。她说:“参加工作后才理解老师们所说的‘艺海无涯’‘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功’。为了汉调二黄能够永续发展,我们也尝试创作了许多传统汉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曲目,为的就是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听得懂传统戏曲,感受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演员,常常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但再重我们也会努力地担起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脚踏实地去努力,坚持守正创新理念,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让更多人爱上汉江畔传唱着的戏曲艺术。”QUg安康新闻网

QUg安康新闻网

传统汉调二黄精品折子戏《三哭殿》QUg安康新闻网

和吴尚荣一样,青年演员马宝杰也是从十来岁就开始学习汉调二黄。2007年,汉剧团面向全安康发起了汉调二黄邀请赛后,马宝杰立马就报名参加了,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2年底,汉调二黄研究院要面向全市招一批学生从头培养,得知这个消息后,马宝杰异常兴奋,此后数十年,他日夜与汉调二黄为伴,在坚守中,让自己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汉调二黄演员。“记得最困难的时候,就是15岁那年,我到了变声期,俗称倒仓,这对高度依赖嗓门的戏曲演员来说可以算是致命的打击。那阵子我一度陷入低迷,胡乱试了很多方法也没有效果。就在我一筹莫展、丧失信心的时候,有位老师给我说了一个方法,他让我每天早上去河边练气、喊嗓子,喊上一个月后慢慢尝试用胡琴吊嗓子。就这样我坚持了半年,嗓子终于逐渐恢复了。”QUg安康新闻网

在马宝杰的记忆中,师承的力量在汉调二黄的行当里尤为突出,无数次的迷茫期、瓶颈期,他都是踩着前人的肩膀突破,最终让自己站在了舞台之上。“现在我们每天除了练功就是排戏,然后就是演出。前两天零度以下的天气,我们冒着大雨演出,从头湿到脚,从外湿到内,更别说演出排练过程中受点伤、破点皮了,那都是家常便饭,就算有时在台上受伤了,只要听到观众回馈给我们热烈的掌声,就觉得一切都值了。”谈起从业以来遭受的困苦,马宝杰笑了笑,一脸平静地讲述着过往的经历。QUg安康新闻网

QUg安康新闻网

国家级传承人王发芸(左)老师指导学生演出QUg安康新闻网

戏曲演员是个苦行业,既无法像荧幕偶像那般收入丰厚,也很难在艺术殿堂功成名就,更多的,是要顶着酷暑严寒,忍受身体上的不适,带着厚重的妆面、穿着繁琐的戏服,在舞台上尽心尽力,做好每个动作、唱好每句台词,日复一日地辗转于各个舞台演绎着戏中人的喜怒哀乐。QUg安康新闻网

在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院长袁小龙看来,汉调二黄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因为受众面日益缩窄,加之学戏的投入产出比过低,要保护好这门古老艺术,必要的政策支持必不可少。本次条例的颁布,无疑为汉调二黄传承发展增添了一重保障,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非遗文化资源的流失和失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还能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让非遗文化技艺得到更好传扬。QUg安康新闻网

“昔日里梁鸿配孟光,今朝仙女会襄王……”站在舞台下侧耳聆听,当唢呐胡琴的乐器声悠扬响起,汉调二黄演员们开嗓吟唱,那流传在秦巴汉水间的韵律,好似仍如600多年前那般,发出清越的回响。QUg安康新闻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QUg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