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苏 通讯员 唐小明
紫薇盛开的季节,凤凰山脚下的汉阴城在一片绿肥红瘦中铺就出如诗的壮美画卷,沿着蜿蜒平坦的汉铜公路,一路向北行驶28公里左右,便到了该县的铁佛寺镇。这个县城最北的集镇,近年来凭借党建引领的有力抓手、乡村振兴的战略落实、产业勃发的强劲之势、百里画廊的自然风光、干群齐心的携手奋斗……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走出了一条宜居宜业更宜游的好路子,擎起了着眼长远、勇毅前行的鲜明旗帜。
方寸院景变“钱”景
立秋后的大地仍旧被骄阳炙烤着,暑热蔓延中,铁佛寺镇却在绿水青山的包裹下显得格外清凉,柔和的微风夹杂着草木花卉的气息涌入肺腑,直让人感到身心舒畅。从村组道路上走过,沿路两旁都是竹篱笆围起来的庭院小景,豆角、豇豆、丝瓜、葡萄等蔬菜水果的藤蔓依势而就,在半空中缠绕出一片花繁叶茂果丰硕的景象,显得生机勃勃,格外漂亮。
为激活乡村发展潜力,今年以来,铁佛寺镇按照“一院一规划、一户一特色”的思路,在鹿东路、汉铜路沿线积极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户、示范点,继而整村推进庭院经济示范村的建设,以串点连线、以点带面的方式让村民的农家小院变得既有颜值,又有“钱”景。
走进李庄村,老远就能看到村民的院门前整齐的竹篱笆架和式样别致的鸡笼。“这个鸡笼子和竹篱笆架都是镇上给我们弄好的,以前我们养鸡都是自己随便搭个棚子,虽然方便但是不美观,种菜也要自己搭架子,很费功夫。现在镇上统一给我们配置了养鸡的小竹屋,竹篱笆架也美观又实用,看起来整齐了,干活时的心情都好了许多。”提起镇上这一惠民举措,村民曹义明连声称赞。
庭院经济表面上是利用村民房屋周边零碎的边角地块发展农业产业,其实大有可为。铁佛寺镇在积极为村民美化房屋外围环境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户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单元,发展种植、养殖等不同类型的庭院经济,把小庭院做成菜园、果园等,实现多种经营方式融合发展,让庭院“方寸地”逐步壮大成“增收园”,拓宽村民致富渠道。“我们村上现在住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有些岁数大的想把院子拾掇一下都有心无力,今年镇上大力发展‘庭院+种养’‘庭院+农旅’等模式的庭院经济,统一为沿线村民把门前屋后收拾齐整了,大家养鸡种菜都更方便了,多余的蔬菜水果还能卖出去,可谓一举多得。”谈及小庭院的大变化,李庄村副主任储莉感慨万千。
庭院虽小,亦能四季葱茏。如今,铁佛寺镇主路沿线的村落,一座座秀美庭院花木环绕、瓜果飘香,千家万户在锦绣如诗的村居环境里朝着更美好的生活齐心奔赴。
产业富民兴乡村
广袤的乡土大地上,丘陵起伏、溪流潺潺的铁佛寺镇如一粒镶嵌在汉阴北山片区的明珠,散发出熠熠光彩。在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铁佛寺镇立足蚕桑、天麻、土鸡三大优势产业,坚持以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导向,推动山林经济纵深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的农产业全面起势。
从集镇往上走,“蚕桑连坡种,人家夹水居”的场景随处可见。作为该镇的主导产业之一,养蚕种桑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古已有之。时令进入8月后,早秋蚕的养育成了养蚕大户们放在心尖上的头等大事。一大早,家住四合村七组的蚕农黄传刚就开着三轮车,拉上村民到山上采桑叶了。“目前春夏季的蚕茧都已经销售完毕了,现在就是趁着桑叶还在生长,要抓紧做好秋蚕养殖,实现全年养殖百张蚕种的目标。”擦擦额头渗出的汗珠,黄传刚笑着说道。
2022年初,铁佛寺镇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将具有一定基础的蚕桑产业确定为富民兴镇的首位产业,其中四合村被确定为蚕桑产业的龙头示范村。面对镇党委、政府赋予的光荣使命,四合村在反复盘算以往的蚕桑产业经营收支后,决定创新实行合作社托管下的养蚕大户承包经营模式。如此一来,既能充分调动蚕农积极性,也将大幅提升产业收益。得知此讯,黄传刚强烈表达了承包养蚕的意愿,村“两委”班子经会议研究,同意由其承包合作社的全年养蚕任务,且在缴纳承包费的基础上自负盈亏。
“通过养蚕,我不仅自己实现了致富梦想,也带动周边20多户村民实现稳定增收,现在一年的收入比以前打工要好得多,家里老人小孩也能照顾上了。下一步,我还准备继续扩大规模,把养蚕事业做大做强。”望着面前即将进入成熟期的蚕虫,黄传刚的言语间充满对产业发展的信心。
事实上,在整个四合村,还有很多像黄传刚这样的养蚕大户,在镇党委、政府高瞻远瞩的谋划中,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如今,千家万户栽桑、能人大户养蚕、龙头企业加工的蚕桑产业链已在铁佛寺镇形成完善,铁佛蚕丝制品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飞出大山,踏上宏阔遥远的“新丝路”。
而除了蚕桑,天麻、土鸡产业亦通过延伸壮大产业链条,奏响了林下经济的交响曲。截至目前,全镇天麻种植面积扩至1300亩,并与云南森浩菌业签订天麻产品精深加工协议。土鸡产业规模稳定,共同、长沟、四合等村土鸡存栏量稳定在1.5万只,出栏量达1万余只。林海山河、田野沟壑正在产业发展跨越向前的步调中迎来日新月异的蜕变,托举1.4万余名铁佛群众迈向奋楫笃行的振兴高地。
农旅合鸣奏强音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隔着时光洪流,古诗中描摹的场景亦成了铁佛寺镇集中村如今的真实写照。站在村委会的院落举目四望,格桑花在田埂道路旁开出姹紫嫣红的弧线,高低错落的阶梯步道围着生态鱼塘勾勒出大地的轮廓。
在这个常住人口仅有500余人的村庄,当地村民依托勤劳致富的双手和政府的倾力帮扶,交出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的亮眼答卷。“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是花椒、肉牛和稻鱼种养,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村上积极探索‘三产’融合新路径,准备以稻鱼养殖基地为中心,开发建设铁佛寺镇‘渔乐湾’田园综合体项目,促进农旅融合。”指着不远处的水塘,集中村党支部书记唐家民向记者介绍道。
按照规划,铁佛寺镇将以农旅融合为突破口,在该村聚力打造全镇首个AA级景区,依托周边山水环境,充分利用现有民宿、道路等建设条件,形成特色垂钓区、花果体验区、主题民俗区、森林康养区,以及亲子主题民宿集群、渔乐亲水玻璃栈道、渔乐趣味体验趣环、全竹美食体验中心于一体的铁佛渔乐“休闲垂钓小镇”。
“目前镇上已经将外围的基础设施初步完善,现阶段就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农文旅经营者、从业者积极响应。”看着雏形初现的“铁佛渔乐湾”,唐家民满是期许地说道。
在镇党委、政府着力增强农旅融合吸引力、魅力点和观赏点的同时,已有不少村民从变化中感知到了机遇,集中村4组村民赵刚斌在了解渔乐湾项目后,就屡次到村上表达自己后续想要租赁村民的房屋,开办农家乐的事宜。在他看来,铁佛寺镇绿水青山两相宜,具备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加之政府不断美化挖掘乡土资源,为后续发展夯实了基础,能够有效拓宽当地村民就业增收的新路径。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矗立于时代潮头,铁佛寺镇党委书记龙艳表示,“农业稳则百业稳,农业兴则百业兴。铁佛寺镇将聚焦发展蓝图,围绕乡村振兴,不断健全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奋力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的目标,让沃野田畴释放澎湃动能、焕发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