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田野吹来绿色风
2022-11-09  来源:本站原创

汉滨区大竹园镇2KC安康新闻网

记者 胡智贤2KC安康新闻网

这里是大山深处的美丽乡村,这里是“两山”理论的践行之地,这里的产业基础好、生态资源优、人居环境美,这里的人均收入超一万三千元,这里就是汉滨区大竹园镇。2KC安康新闻网

“大竹园镇是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发展镇,作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近年来,全镇上下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致力于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乡村治理,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做强民生社会事业之基,在闯中开辟新路,在干中创造新绩,让百姓美好生活成色更足。”大竹园镇党委书记康健说。2KC安康新闻网

花果渐成林 田园变景点2KC安康新闻网

近日,茶栈村的柑橘喜获丰收,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迎风摇曳,让人垂涎欲滴,吸引来大批游客。2KC安康新闻网

在紫阳县蒿坪镇上班的和姐妹就趁着周末,迎着暖风来到了柑橘园,随意挑选着果子,好不自在。“我是从网上得知这里的柑橘不错,风景如画,还可以吃到可口的农家菜”,储召玲满脸欢快地说,今天来实地体验了下,实在是太美了,果然名不虚传。2KC安康新闻网

茶栈村地处汉江边,这里所产的柑橘味道鲜美,市场走俏。因此,该村的柑橘远近闻名。据悉,全村目前有柑橘800亩,今年柑橘喜获丰收,预计产量50万斤,产值达260万元。2KC安康新闻网

“我们种橘子已经很多年了,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路没通之前,肩挑背扛去卖,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都是慕名前来采摘,摘完橘子就走了,喝水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今年,村民何云宏就把目光盯到发展农旅融合上,花了几万元把农房改造成民宿,又建起观景厅,养起土鸡,在村里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农家乐运营后,生意非常火爆,几乎每天都能接待好几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他们在这里享受田园乐趣,体味乡愁、抒发乡情、观看乡景。2KC安康新闻网

大竹园镇宣传统战委员朱绵诚介绍,茶栈村的发展只是大竹园镇农旅融合的一个缩影。该镇以竹为镇草,蒿坪河沿岸和矿山治理点栽种竹子1000亩,打造竹海风景;以月季为镇花,蒿坪河沿岸和荒山栽种月季花500亩,打造花海风景;以七堰社区至大竹园社区沿线为示范打造区域,延伸两山“茶果”采摘体验,农旅融合之风逐渐在全镇兴起。2KC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生态优良、气候宜人、交通便捷等特点,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休闲旅游发展的后发优势,全力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园区农旅综合体逐渐兴起,群众的腰包也随之一天天鼓起来。过去大量人口外出打工谋生,如今却有不少村民回乡创业就业。农旅融合盘活了乡村经济,助力乡村蝶变。2KC安康新闻网

守好“粮袋子” 只为百姓安2KC安康新闻网

晚秋时节,走进汉滨区大竹园镇三垭村天辰鸢家庭农场,翻地、松土、刨坑、栽种、运送幼苗十来名工人默契配合栽种着油菜。2KC安康新闻网

47岁的刘富平之前因为种地不挣钱就出门务工多年,眼见着90岁高龄的奶奶身体每况愈下,他选择回乡,还在天辰鸢家庭农场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当起了“农场管家”。2KC安康新闻网

“没想到撂荒多年的土地现在又种了起来,我种地的老本行也派上了用场,现在种地不用愁销路、不用愁种子化肥,只管种好、管护好,把粮食收回来,一年下来也能赚个两三万元。”望着身后刚栽植整齐的一排排油菜,刘富平感慨地说。2KC安康新闻网

藏粮于技,智慧耕种。为确保粮食生产,粮食安全,该镇联合农业农村、科技等部门,积极邀请专家到镇开展现场指导、技能培训,通过提供优良品种、田间管理技术、植保技术、育秧技术等手段帮助农民和种植大户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种植技能,助推粮食高质量生产。2KC安康新闻网

“截至目前,我们农场一共流转了180余亩土地,刚收完玉米黄豆,现在又种上了油菜,一茬接着一茬,有专业技术保驾护航,收成都还不错,还能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天辰鸢家庭农场负责人田显猛说。2KC安康新闻网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今年来,大竹园镇将粮食生产作为高位推进的政治任务,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复垦复耕一批。镇村党员干部化身政策宣传员、发展规划小能手,大力宣传整治撂荒耕地等方面政策,面对面帮助群众算清经济账,增强粮食生产发展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权集中流转一批。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成立专业合作社,建园区或农场,整片区、整区域流转土地连片规模化种植,推动粮食增产增收。目前,全镇已盘活闲置耕地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1150余亩,今年全镇秋播油菜3900亩、小麦1800亩、其他农作物2050亩。2KC安康新闻网

丰盈“菜篮子” 温暖“心窝子”2KC安康新闻网

“趁天气好,赶紧把地整理了。虽然只有四五十个平方的地,但种些家常的蒜苗、白菜、菠菜还是够用的。”今年50来岁的徐平是七堰村人,几年前,他们一家6口人从山上搬迁到七堰社区。“地都在山上,家里人多,吃菜开销可不小啊”吃菜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徐平。2KC安康新闻网

今年年初,镇党委、政府经过调研,决定在七堰社区给搬迁户统一规划小菜园,让搬迁户在家门口吃上菜。目前,第一批54户搬迁户有了自己的小菜园。“真是解决了我心头的大难题,国家政策好真是没话说。”徐平激动地说:“自己种点蔬菜既节省开支又能打发闲暇时间,多好啊!”2KC安康新闻网

七堰社区副主任邱诗海说,自从有了各自的小菜园,群众一有时间就到园子里劳动,在群众眼里,小菜园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开心农场”。在集体劳动时,大家有说有笑,共同维护着各自小菜园;在小菜园收获时,大家不仅吃上自己种的有机蔬菜,做到了降本增效,也进一步增强了搬迁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实现了丰盈“菜篮子”,改善“菜盘子”,节约“钱袋子”,温暖“心窝子”。2KC安康新闻网

从“小菜园”看“大民生”。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七堰社区搬迁户不仅在产业园里务工,还可以在社区工厂上班,搬迁群众过上了在“暖心家园”有“安心菜园”的新生活。2KC安康新闻网

“全镇一共有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5个,搬迁群众吃菜难是制约搬迁群众稳得住原因之一。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其他安置社区启动小菜园项目,帮助搬迁群众找到农民生活与市民生活的结合点,这既能保留他们对耕地的不舍情结,也圆了他们的田园梦。”大竹园镇镇长郑涛说。2KC安康新闻网

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求真务实,顽强拼搏的大竹园镇干群以强烈担当的奉献精神,勾画出一幅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并行发展的绚丽画卷。2KC安康新闻网

(责编:安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