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方明宝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中省系列政策,强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完成61.6%,超省考计划1.3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省各市区首位。
为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高规格成立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轮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安康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从缓解融资难题、减轻税费负担、营造公平环境、实施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了18条支持措施。
高规格召开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表彰大会,并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弘扬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强化督促检查,推动政策落实。督促各县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系列政策精神,合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工作中,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扩大对外开放。创新发展“产品推介+招商引资”模式,组织企业赴昆山、雄安、北京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强化推进地产品销售,举办硒博会、绿色环保、医药产业等产供销对接活动。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以标准化厂房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石泉县、平利县、汉阴县、汉滨区4个县域工业集中区被授予省级先进单位。前三季度,全市19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56.6万平方米,新增投资千万元企业78户。
清理拖欠账款,减轻企业负担。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部署,召开推进会议、印发清欠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落实清欠措施,强力推进账款清欠工作。前三季度,清理拖欠企业账款5.08亿元,清偿率为68.14%,清偿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落实顾问制度,降低融资成本。推选550户企业与金融顾问开展结对子,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征集企业融资需求项目620个,并通过发送信函、召开银企对接会等方式向金融机构推介。
开展结对帮扶,强化协调服务。搭建“政企连心桥”,继续实行市直部门和工信干部包联企业制度,一对一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深入贯彻“六个一”工作法,坚持“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敬上、一句问候暖心、一次告知到位、一心把事办好、起身相送一程”,推动办事效率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