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舟山 成海艳
“每周二、周三、周四是全县‘无会日’,有会的话也是周一上午或周五下午召开,省去了我们周内往返县城路途奔波的时间,让我们更能集中精力抓脱贫攻坚和重点工作。”汉阴县汉阳镇党委书记王卫高兴地说。
汉阳镇距离汉阴县城60多公里,在天气好、路途畅通的情况下,坐车需要1个半小时。王卫告诉笔者,以前如果通知周二、周三、周四开会的话,到县城就会耽误整整一天时间,有时候为了省时间,常是半夜往县城跑,既很劳累,又不安全。现在好了,周一上午开完会,下午还能到远一点儿的村上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他感慨道:“‘无会日’成了我们集中落实的‘进行时’。”
“推行‘无会日’源于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安排部署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在市上实行‘无会周’后,县级层面可以多主动安排一些工作,这提高了县上的工作效率。但考虑到县一级的工作特点、工作重心与市上有很大不同,我们因地制宜推行了‘无会日’。”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告诉笔者,因为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家在县城,县上把开会时间安排在紧挨周末的“两头”,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汉阴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胡学明表示,前几年“两办”开会时,就考虑到乡镇干部的时间成本、路途安全等问题,已经尝试将会议放在周一或周五,并且开始整合会议。
今年3月,《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文简会和规范检查表彰活动的通知》发布,正式推行“无会日”制度,推行起来很顺利、很好落实。“无会日”为每周二至周四,期间,县上不安排全局性会议,部门原则上也不安排需要全部乡镇参与的会议,如有会议一般安排在周一或周五举行。因工作需要须在“无会日”开会的,要事先报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
汉阴县蒲溪镇党委书记罗建平告诉笔者,以前因为会议很多,而且有些很突然,乡镇干部经常因开会喊累。特别是近几年来,脱贫攻坚任务重,需要更进一步沉下去做工作,县上无计划、频繁的会议容易打断基层工作。自从实行“无会日”后,每个周有3天时间不用参加任何会议,每个月算下来就有12天时间能踏踏实实在镇上处理具体事项,基层干部进一步从“会海”中解放了出来。
“以前乡镇书记、镇长来回开会很占时间。现在,他们能有更多精力放在学习政策、抓落实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更快、更有成效了。”汉阴县扶贫局局长王侠军说,“乡镇主要领导的多数时间是在县上开会还是在乡镇,对其他乡镇干部的工作状态影响很大。‘无会日’将乡镇领导真正留在了乡镇,既稳定人心,又鼓舞干劲。”
“无会日”的实行让乡镇受益,部门也受益。汉阴县卫健局局长张晓斌说,“以前一些工作需要找相关单位一起下乡,用大半天时间或者一整天时间,中间的会议就打断了几个人、几个部门的工作,让效率变低。如今好了,许多事情能一鼓作气的往下干了,与此同时,干部帮扶工作精力更集中了,县、镇、村三级干部决战脱贫攻坚的信心更足了。”
该县行政审批局干部辜大勇告诉笔者,他们单位帮扶的贫困村离县城105公里,驱车得3个多小时,除办事窗口干部没有帮扶任务外,其他干部都有帮扶任务,每次去扶贫至少要在村上住一至两晚才能完成帮扶任务,保证帮扶质量。“之前三天两头的开会,中途如果通知回来开会,真的是难得折腾,干部都没心思搞工作。‘无会日’制度推行后,我们就可以周二过去,可以安安心心在村里扶贫,再也不用瞻前顾后了。”
如今,汉阴县各级的干部,尤其“一把手”们,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家中的时间更多了,聚精会神抓落实、凝神聚力解难题的时间更多了。王卫说:“以前常感觉有开不完的会,现在感觉时间更集中了,能一口气完成好多事情,工作起来信心更足、干劲更足了。”
7月24日,周永鑫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六次集体学习研讨时进一步指出,“严守‘六大纪律’底线,不断改进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大力破除形式主义,共同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如今,力戒形式主义、转变工作作风取得了显著成效,千余名县镇干部奋战在第一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如火如荼进行,新民风建设扎实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推进。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无会日’只是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吹响的‘冲锋号’。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环境更优、服务更好、效率更高’目标,探索更多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激励全县各级干部勇于担当作为、为民办事解难、立足岗位奉献,为决战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聚力添彩。”周永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