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中外专家金蚕小镇话“金蚕”
2019-07-17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伊洋 吴苏PbD安康新闻网

7月13日,由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石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石泉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在石泉县池河镇隆重召开,会议由CCTV—7美丽中国乡村行主持人刘玥涵主持,石泉县人民政府县长周耀宜致开场欢迎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单位分别发来贺信,遥寄对首届中国·石泉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举办的美好祝愿。PbD安康新闻网

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分别以“鎏金铜蚕”“一带一路”为核心,结合石泉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以及文化品牌的延伸为主题做主旨演讲。数千名市直部门的机关领导和石泉县各个部门的机关干部济济一堂,认真学习了专家们的精彩发言,深刻领悟了本届研讨会对于石泉打造金蚕小镇,进而扩大县域品牌,提高区域影响力、推动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PbD安康新闻网

会议召开当日,在池河镇明星村还举办了“万亩桑海·醉美丝绸田园体验秀”活动,袅娜多姿的模特们以万亩桑园为背景,多角度展示了石泉池河的生态之美。还有星光大道的冠军歌手抵达现场为当地群众献唱、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友人们身着丝绸服饰与当地群众友好互动,结合蚕桑采摘、丝绸之舞、特色产品销售等内容,大大丰富了活动层次,实现了蚕桑文化在石泉由实体景观到国际视野的全方位渗透。PbD安康新闻网

讲好金蚕故事,紧抓文化核心PbD安康新闻网

1984年,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村农民谭福全在池河水中淘金时,发现一条周身金光闪闪的“金蚕”,后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是西汉时皇帝褒奖蚕桑生产大户的御赐之物,非常珍贵。尽管在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很早就有关于金蚕的记载,但在此之前谁也没有见过“金蚕”到底长什么样,直到这只鎏金铜蚕在石泉的出土,才为史书提供了实物佐证。PbD安康新闻网

这只鎏金铜蚕的出土,也直接说明了石泉县兴桑养蚕的历史之悠久,根据史书记载,早在西汉时期,石泉就是蚕桑丝绸生产的重要产区和丝绸外贸商品出口基地。历史上,石泉县境内的子午古道和西域丝绸之路是相通相连的,通过这条秦岭南北相通的古道,将石泉及汉江流域的蚕丝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再从长安经丝绸之路,直达西欧等国家。PbD安康新闻网

到了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到了这枚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铜蚕。自此,这枚国家一级文物成为石泉县的IP品牌,为石泉县通过发展蚕桑产业,推动旅游发展,打造文化高地提供了核心支柱。今年的4月28日,中国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在石泉县池河镇挂牌成立,标志着石泉县以鎏金铜蚕为核心的文化品牌正式进入了大力研究、发展阶段。PbD安康新闻网

讲好品牌故事对于石泉县来说至关重要,在池河镇的“金蚕之乡”展览馆,陈列着大量有关当地缫丝养蚕的工具和史料说明,该展览馆还运用了VR镜像技术,参观游客可以通过虚拟体验感受到蚕桑文化的魅力。而在当地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蚕不仅仅是为他们带来富裕生活的宝贝,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对蚕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一枚小小的蚕正在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成为撬动一二三产业不断壮大的重要抓手,引领着石泉县势让“金蚕”吐“金丝”的宏伟构想一点点变为现实。PbD安康新闻网

发展蚕桑产业,链接多元途径PbD安康新闻网

在石泉县池河镇的明星村,万亩桑园郁郁葱葱,站在高处一眼望去,古人笔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诗意田园之感油然而生,深入桑田内部,地下的南瓜、高处的石榴间隔有序,点缀着明星村的桑田画卷。PbD安康新闻网

明星村自古以来便有种桑养蚕的历史,这里大部分农户世世代代都以养蚕种桑为生。随着现代化食品加工行业的进步,聪明的石泉人将蚕吃不完的桑叶开发成各种商品,桑叶饼、桑叶菜、桑叶茶。在种桑的农户看来,桑树全身都是宝,在当日的农产品展销上,记者看到当地农户们将桑葚干、桑叶魔芋粉、桑黄、桑耳等产品拿出来卖,外地游客惊讶之余也对石泉人民的智慧感到钦佩不已。PbD安康新闻网

“这个野生桑黄只有二十年以上的野生金桑树才长,一棵树一生就长这么一次,非常珍贵的。”卖桑黄的本地村民刘培清告诉记者,每年6月份以后,她和老伴都会一起上山去割桑黄,采下来以后经过晾晒就可以销售,桑黄的药用价值高,产量稀少,所以市场价值也很高。“我们明星村山上有很多野桑树,春天采桑叶、夏天摘桑泡、秋天割桑黄、冬天把多余的枝子剪下来,皮可以搓麻绳,里面的硬杆可以入药也可以当柴烧。”从刘培清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池河的桑田经济对个体生活的改变。若把这种现象放在池河镇,甚至整个石泉县来说,蚕桑经济所带来的产值就是一座不可估量的“富矿”。PbD安康新闻网

目前,池河镇正在打造蚕桑产业园区,除了最直观的食品类开发,还有服装类、文创类产品。待到园区落成,一个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农业观光体验为主的田园综合体便会成为池河镇的黄金旅游目的地,其辐射效应可以延伸到多个产业类别上,加速农村经济的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石泉的渗透性实施,使其品牌效应、经济价值、人文功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PbD安康新闻网

立足秦巴区域,开拓国际视野PbD安康新闻网

站在整个秦巴地区来看,石泉县无论是从区位条件还是生态环境上来看,其内在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良好优势,汉水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交汇,使得石泉人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基因,且其含蓄中自有不断向外延伸的开阔眼光。PbD安康新闻网

延着地理坐标和历史的轴线,石泉县作为丝路文化的起始发源地,在几千年前就懂得以自身的创造力推动农作物的经济走向。从1984年发现鎏金铜蚕至今,35年时间,石泉蚕桑产业依然兴旺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在农业社会向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些年来,该县始终能在市场流变中及时调整自身,并在精准把控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发展,走出一条以文化为魂、旅游为本、产业为支柱的新路子。PbD安康新闻网

历史为石泉的蚕桑产业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石泉县立足县情、抢抓机遇,借助“鎏金铜蚕”特殊的历史价值和附加的时代使命,不断深耕其文化、塑造其品牌、扩大其影响,在现代化产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融入创意,增强其变现能力。这既是石泉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深刻实践,也是本届中国·石泉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所传递出的核心要义,即在实现县域经济追赶超越的基础上,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新的贡献。PbD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