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 帅)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集约化、配置市场化、运作阳光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作为先行理腐败,汉阴县在全省范围内首次正式启动运行了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系统。系统运行2年来,成果斐然,累计运行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26起,涉及资金10.9257亿元,为财政节约资金6241.14万元,节资率达5.71%。从根本上实现了提速增效减能预防行业腐败的初衷。
据悉,为解决工程中存在的资质挂靠、围标串标等问题,规范参与各方行为,汉阴县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建成了涵盖交易室、评标室、询标室及专家独立休息室等总面积达693平方米的公共资源交易大厅。通过多轮详细排查,摸清全县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底数,列出一张权力清单,对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运行、管理和监督体制进行了“七统一”改革,实现统一项目受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线上运行、统一场所管理、统一专家抽取、统一保证金管理、统一电子监控管理,要求全县所有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地矿出让、国有资产交易等四大类项目195项全部进场交易。系统上线运行2年以来,实现了所有项目从抽取招标代理机构开始,到立项启动、公告发布、投标企业报名、招标文件下载,保证金收退、项目开标到交易完成档案资料存档交易全程阳光透明,相比以往的公共资源交易模式,电子化交易模式将交易时间缩短了一倍有余,运行一个项目平均时间仅需要20天,全省首例医疗耗材采购、投资1.6亿元的汉阴县实验中学建设工程等一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成功在系统平台招标完成。同时搭建投标保证金电子化缴退系统,投标企业参与投标从报名到保证金缴纳全程网上操作,无需奔波,有效的降低了投标成本,据统计,目前累计缴退保证金近8亿元。
统一规范的交易制度,高效低耗的电子化交易模式,提高投标企业的违法成本,降低了招投标活动的准入门槛,极大的激发了汉阴县招投标市场的活力。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模式,为解决招投标中存在的资质挂靠、围标串标等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作为先行先试的典型,成熟的交易模式,今年8月省上将汉阴县确立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试点县,为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整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