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为绿色崛起插上智慧之翼 ——安康科技创新五年记
2016-11-24  来源:本站原创

缺科研院所、缺创新型人才、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科技创新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但这五年来,我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欠发达地区实际的科技创新之路,使这块短板逐步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sRr安康新闻网

前沿科技能否在贫困山区落地生根?安康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答案。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技统筹创新工程,积极促进先进科技与主导产业、民生事业的融合,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6%。sRr安康新闻网

 sRr安康新闻网

打通科技与产业融合通道sRr安康新闻网

 sRr安康新闻网

作为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培育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我市积极统筹科技资源,设计产业链关键技术项目和重点产品群项目,选择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共实施各类科研项目612项,扶持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100余家,219个项目被列入中省重点科技计划,争取项目资金近1亿元,有效突破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技术瓶颈。sRr安康新闻网

在科技项目纷纷落地的同时,创新驱动发展、企业创新、科技成果奖励等配套文件不断推出,不但释放了大量政策红利,也规范了项目申报立项审批程序和科技成果评审验收与评奖过程,在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提高了操作性和科学性,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科技经费的有效使用。sRr安康新闻网

通过项目带动和制度保障,我市科技对产业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就拿最具安康特色的富硒产业来说,通过积极争取,“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通过陕西省科技统筹地方重大专项立项。围绕项目实施,硒资源普查详查、富硒食品服务体系建设、富硒食品标准制定、富硒食品基地建设、富硒产品技术开发与深加工协同推进,富硒产业的规模、增长速度、企业效益均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富硒葡甘聚糖、魔芋系列食品在全国同类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富硒粮油产品、干鲜果、方便食品、食用菌等产品也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富硒食品产业正在成为安康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sRr安康新闻网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与发展,也使安康高新区加速升级。2015年9月29日,安康高新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陕南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区。该区按照建设现代城市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思路,建成了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孵化器,形成科技统筹体系,引进各类企业400余家,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孵化推动成果转化,惠及秦巴民众的循环发展之路。sRr安康新闻网

 sRr安康新闻网

打造产学研一体的筑梦空间sRr安康新闻网

 sRr安康新闻网

创新平台是吸引科技人才的磁场,也是创业者的筑梦空间。5年来,全市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省、市级专家大院23家。sRr安康新闻网

围绕科技创新、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民营科技企业申报、科技成果申报、专利申请等服务,创建了安康市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由安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力运营,为全市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自平台创建以来,累计为企业提供各类咨询服务6000余次,策划包装项目600个,科技查新检索80项,科技服务水平大幅提升。sRr安康新闻网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安康市中心整合了我市现有的科技资源,能为全市科技型企业提供设备共享、富硒研发、知识产业中介、项目策划包装申报、创业辅导、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项目融资等全程化、便利化、品质化、多样化科技服务。sRr安康新闻网

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全市,组建了由126名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在全市推广“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技企、技物结合、农技农资双向服务、农资农副双向流通、农业科技双向推动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大荔模式”。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5000余人次,法人科技特派员120名。围绕富硒粮油、涉水产业、山林经济、魔芋产业、茶叶绞股蓝等产业,形成利益共同体500余个。sRr安康新闻网

针对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状况,我市先后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市政府先后与中科院、中国药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华银科技公司、阳晨牧业科技公司等企业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签订了产学研技术合作协议,并聘请了100多名专家教授,长期对企业进行科研指导和技术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sRr安康新闻网

多样的创新平台和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使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巩固。通过项目支持、技术培训、定性服务,全市有 9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120多家企业通过民营科技企业审核备案,获得省民营科技企业证书,科技型企业队伍不断壮大。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取得科技成果120项,以企业为主体开发新技术280多项,研制新产品160个。汉水韵茶叶有限公司等4家茶业生产企业列入省级茶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省内外多家院校及科研院所签订了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全省茶产业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sRr安康新闻网

 sRr安康新闻网

打开科技致富的大门sRr安康新闻网

 sRr安康新闻网

科技创造财富,科技也让生活更美好。在安康,科技离老百姓并不遥远,不少科技项目和科技创新成果直接推动了民生福祉的改善。sRr安康新闻网

自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工作启动以来,科技扶贫便是老百姓脱贫致富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市以农业和农村实用技术的集成示范为抓手,以产业科技扶贫为切入点,聚焦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科技扶贫的有效形式。在11个科技扶贫示范村发展茶叶、生猪、绞股蓝、核桃、中药材、魔芋、中华蜜蜂等特色产业,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带动贫困户3000余户,户均增收2500元,示范带动了全市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sRr安康新闻网

通过秦巴连片特困县区 “科技人才选派与培养计划”,建立全市科技人才信息库,面向全市各领域筛选303名科技人才入库,初步完成了安康市科技人才超市建设。同时,建立了安康市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吸纳 238名技术专家入库。推荐一大批科技人员参加了 “秦巴山片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骨干培训班” 和“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培训。科技人才的培养与选派,为科技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夯实了人才基础。sRr安康新闻网

随着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选派工作的深入推进,相关科技人员已创办和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600多个,发展会员10万多人,服务农户近30万户,辐射带动农民百万余人,也为当地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基层农业科技人才。sRr安康新闻网

5年来,我市创建省级科技创业示范基地、陕西省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各5个,陕西安康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3个。“基地+科技+农户”产业化模式的推行,实现了科技扶贫项目与脱贫产业发展的有效结合。通过科技示范基地的技术、品种、培训辐射带动,帮助贫困农户转变传统生产方式,按照科学的技术规程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推进产业向品牌化发展,提高了贫困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sRr安康新闻网

除了扶贫,科技创新在其他民生领域也大展身手。近五年组织实施民生科技项目98 项,取得节能环保、卫生健康等各类民生科技成果123项。在未来几年的规划中,民生领域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人口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将全面展开。社会管理领域的科技支撑信息体系建设,将打造网络化、广覆盖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推进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提供科技支撑。相信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人们将会看到一个更加智慧的安康,百姓也将享受到更多科技带来的便利。sRr安康新闻网

记者 陈曦sRr安康新闻网

(责编:刘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