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霞
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连接政府与百姓的关键桥梁。关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尊重,也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之举。只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基层干部压力来自多方面。工作任务千头万绪、事务繁杂,从政策落实到民生保障,从项目建设到安全生产等,桩桩件件都需要亲力亲为。但基层人员配备不足、资源有限,一人多岗是常态,常常让他们应接不暇。“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不仅消耗大量精力,还消磨工作热情。人际沟通中,他们既要面对群众对政策的不理解、不配合,耐心地进行解释,又要处理同事间因工作繁忙而产生的关系协调问题,稍有不慎,便容易引发矛盾,影响工作氛围与个人情绪。职务晋升上,基层晋升渠道相对狭窄,与他们的个人职业规划和期待存在落差,容易不同程度地产生焦虑情绪。家庭生活里,他们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人,经济压力和亲情陪伴缺失的双重困境,让他们身心俱疲。
关注基层干部心理健康迫在眉睫。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基层工作成效与政府形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不仅损害自身健康,还会削弱工作积极性,因而缓解基层干部心理压力刻不容缓。在个人层面,要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引导他们平衡工作与生活,保持积极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在组织层面,应给予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建立帮扶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传授情绪管理方法,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要建立公平激励机制,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拓宽晋升通道,让付出得到组织认可。同时,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上级部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精简会议、文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调研以及汇报材料、报表册等,杜绝过度留痕。注重工作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让他们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