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5点,家人还没醒,张文卿踏着晨曦,出发去石家庄的高铁站。
张文卿是河北省石家庄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过去一年,他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体验了一回“双城生活”。
“每周一早晨,坐第一班高铁到北京,周五下午再坐高铁返回石家庄,周末可以享受两天陪伴家人的幸福时光!”回忆过去一年,张文卿深有感触,一个半小时的旅程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加速了两个城市之间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促进资源整合和区域间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
张文卿手中的“京津冀一卡通”公交卡,则让他可以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沧州、廊坊、张家口、承德、邯郸等多个城市畅行。“我在石家庄办的卡,北京大多数线路上都可以使用,来往通行十分便捷。”
“轨道上的京津冀”名副其实,医疗服务等涉及民生领域的协调发展也正在实现。
“以前,总觉得河北省内医疗资源较缺乏,好医生较少,有点疑难杂症,就得上北京看病。” 张文卿说。如今,河北省数百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一批大医院建立联系,为河北的患者到医院看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有一次,我女儿得了支气管炎,我直接带她到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河北儿童医院国际部找北京来坐诊的专家看病,不用去北京挂号排队,避免了来回奔波,‘家门口’看病省时省钱又省心!”张文卿笑着说。
病人不动,专家移动,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减轻了京津就医压力和河北患者负担,还可以带动河北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现在,三地医疗机构开始实现临床检验结果互认。
张文卿期待着:“以后,咱们老百姓将会享受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