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娱乐 > 影视速递
“主旋律”怎样吸引年轻人
2019-09-26  来源:扬子晚报

最近刷了几集爱奇艺自制的中国新青年创造力观察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这档节目形式很有创意,使用了时下流行的“观察类”节目的外壳,嘉宾也是明星,但嘉宾观察和讨论的“对象”并非真人秀,而是爱奇艺向广大青年群体征集并精选的创意视频。节目算是一种谈话+评论+优秀视频展播的综合,弹幕认可度很高。个人觉得,这档主旋律节目之所以好看,并不是短视频的胜利,而与节目创意、主持人的语言和现场把控力、嘉宾选择的贴合度、节目气氛轻松愉悦分不开。最重要的,还是“媒介”整体理念的变化。2zf安康新闻网

这档节目精选的创意短视频质量当然是上乘的,但是,如果只将这些作品作为观赏的客体,通过媒体展播,或给予颁奖的形式,无疑是传统而生硬的。“征集作品”本身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欠缺、同质化题材多,都会影响作品的传播程度,也就是说,这些作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内容”。2zf安康新闻网

这档节目的主创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干脆反其道而行之,把原本的节目“主体”(短视频)变成“客体”(观察对象),而原本的“客体”(观众)则变身为“主体”(观察者)。观众不仅仅是通过弹幕,观察室里的嘉宾是观众代表,代表观众发出声音、陷入回忆,作出评价。在节目中,现场播放的视频只是素材,观察室里的嘉宾才是真正的媒介。2zf安康新闻网

短视频是“引线”,观察室的嘉宾是“通道”。嘉宾并不只起到引导、介绍、评价的功能,在“观察室”空间中,他们是富有主体性的个体,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对“短视频”进行观赏、接受、解读、理解和思考并付诸参与、回忆和讲述,甚至补充更多的个人记忆,有效激活并强化了短视频所要呈现的信息的文化意涵。通过这个过程,节目实现了将嘉宾微观的个体记忆与宏大的70年集体记忆自然连接,从而实现了对于集体记忆的互动、消化与接受,也即“认同”。节目中,嘉宾是一种作为认同的媒介,他们把短视频内容主动“转译”,传递给年青一代。这是这档节目最特别的地方,主持人陈铭和中年嘉宾喻恩泰基本固定,其他年轻嘉宾则每期更换,形成多样性。年青一代观众通过对嘉宾(媒介)的认同,实现了对短视频内容和主题的认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真正激起了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2zf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